社评/为两岸关系重开机创造条件 - 焦点新闻 - 旺报
清明前夕,福建成为大陆外交的舞台,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印尼、菲律宾4个东盟国家及南朝鲜外长,分别在南平、厦门与大陆外长王毅会谈。此前,王毅还在广西桂林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谈,并以6天时间访问沙特阿拉伯、土耳其、伊朗、阿联、巴林及阿曼等中东6国,其中逾半国家与美国交恶,尤其与遭美国制裁的伊朗签署为期25年的合作协议更受瞩目,双方称此协定是“外交成功的典范”。
民主与专制 新冷战发酵
在中、美对抗白热化之际,北京与华府正展开一场“拉朋友”的外交竞逐,美国意在团结盟友共抗中国,中国则是广结善缘,避免制造敌人,以破美国的围堵之势。3月30日,《纽约时报》以社论点名中国为美国主导之国际秩序的主要挑战者,且希望主导新的世界秩序。美、中竞争下的世界似乎朝向重回“两极体系”,“好人”与“坏人”或是“民主”与“专制”之间的“新冷战”俨然成形。
世界银行前总裁佐利克警告,中美关系像自由落体,不知伊于胡底,为世界一大危机。中美“新冷战”持续发酵,各国“归边”的压力日增,但不论是欧盟、印太或是中东国家或许皆无意在美、中之间进行“二择一”的外交表态,美国拜登政府若执意以所谓的“价值观”将全球一分为二或建构“反中联盟”,恐无助于美国重新拉紧与日、韩及北约(NATO)等盟邦的关系。
对此,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北约演讲时表示,不强迫盟友在美、中之间选边站。布林肯与欧盟外交政策高级代表波瑞尔在《联合声明》中言明,双边均承认,对中关系是多面向的,并且包括合作、竞争及系统性对抗的元素。拜登政府务实地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,避免战略上遭到挫败,危及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之世界秩序所取得的成果。
诚然,印太、欧盟或中东国家欲藉彼此与美国的合纵连横降低中国崛起所带来的“风险”,但这不意味渠等愿意以牺牲在中国的经济“机会”为代价,何况美商亦布局深耕大陆市场,中、美仍有坚实的经济关系,与中国全面对抗的战略不符合美国自身利益,拜登政府终究须回到经济现实,不被因新冠疫情而激化的“仇中”亦或是敌视亚裔及排外的民粹绑架,消弭“川普主义”对美国社会的撕裂。
类似美苏冷战,以军事结盟共谋经济发展难以因应全球化下经贸秩序的重构。相较于著眼于安全合作的“四方安全对话”(Quad),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》(RCEP)对印太国家更具吸引力,美、日若想将Quad扩大为印太版的“北约”将缺乏现实的基础,因不仅东盟国家,美国在东亚的重要安全盟邦南朝鲜对加入Quad亦兴趣缺缺。
中美“压舱石”重新装置
大国竞争为国际政治的常态,但面对地球暖化、大规模传染病及核武扩散等全球的共同挑战,中、美在激烈竞争之余,不是卷起袖子打架,而是有效管控分歧,一起建设性地探索合作空间。即使是冷战时期,美国与苏联亦不乏合作的先例,拜登政府应有自信与能力与北京合作。
美国总统拜登在演说中谨慎地避免以“冷战”模拟美中关系,明言美中之间并不存在意识形态竞争的问题,可以判断美、中的竞争应具局限性。在中国崛起的势头下,美国亦无力再造“冷战”。拜登寻求与中、俄两大对手合作,邀请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丁参加美国4月举办的在线气候峰会,拜登领导的美国是与中国竞争,而非围堵。
布林肯称中国是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国家,须随时保持竞争。但在中美竞争中,美国仍较具优势,拜登政府不应以单一的视角来看待中美关系,华府可保留与北京合作的空间,此将无损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。
其实,中美竞争若将全球推回“冷战”时期,台海无异成为是非之地,不会使台湾更安全,亦不必想像借此造成大陆于国际社会被“孤立”,助台湾突破国际政治的“一中”藩篱或重温退出联合国之前在国际组织代表中国的参与。据悉拜登政府的台、美官员交流新准则仍维持“任何涉及主权象征”的限制,美国将在既有的“一中政策”下“与台湾继续往来”。
拜登明言一中政策不变,不再乱打具冲突性的“台独牌”,而强调支持民主的台湾,中美关系的“压舱石”重新装置,将有利于拜登政府推动“接触性的竞争”,使双边互动具有可预测性,有助于台海紧张情势的缓解,并为两岸关系重开机创造条件。
我们公司是一家从事中央空调,家用空调及制冷设备的销售、设计安装及售后服务的专业化公司,是竭诚为您服务的空调方案解决方。